经合组织:过去10年全球主要国家专利质量下降

2011-11-20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消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布了《2011年科学、技术与产业计分榜:知识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报告。该计分榜基于180多项国际比较指标,分析了当前OECD国家经济中知识与创新的主要发展趋势。

  报告通过运用专利引用率、权利要求数量、专利延展期和专利数量等专利质量指标发现,在过去十年中(2000年—2010年),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质量比上一个十年期平均下降了20%,但各国均倾向于向国外提交更高质量的专利申请。同时,专利质量最高的国家与质量最低国家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报告显示,技术领域亦有变化。在2000年至2010年间,可再生能源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方法领域的专利质量最高。而像生物技术和制药等依赖高度创新和基础科学研究的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则相对较低。英国发明专利的质量在六个技术领域最高,其次为韩国,在五个领域占优,主要是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

  根据报告,目前34个OECD国家中共有26个政府采取了财政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支出。在一些尚未采取类似措施的国家,如德国、芬兰和瑞典,部分也正在讨论引入这些措施。同时,大多数国家的研发投入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以色列的研发密度最高,其投入约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OECD国家的平均值为2.3%。

  报告指出,美国依然是全球研发活动最活跃的国家,但非OECD经济体在全球研发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无论在研究员的数量还是研发的投入上都有了较大的增长。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共支出1540亿美元。

  此外,虽然大多数国家产品创新依然与研发联系紧密,但创新投入的形式正变得更为多样,除研发外,还包括软件、人力资本和新的组织机构等。在芬兰、荷兰、瑞典、英国和美国,对于无形资产的投资已经超过了有形资产。就全球创新格局和趋势,报告指出,国际科技合作愈发活跃,科学知识的产生正日益从个体走向集体,从单一机构走向多个研究机构,从国家层面转向国际化,研究人员和机构间的联系也正逐步跨越国家和组织的边界。

 

相关关键词